《如斯》以流逝的时间为叙事主线,通过具象的意象群构建出生命与记忆的辩证关系。歌词中反复出现的"河流"隐喻线性时间的不可逆性,而"落叶打着旋儿"的细节则暗示个体在时代洪流中的微小挣扎。厨房里渐渐熄灭的炉火与泛黄的老照片形成冷暖对照,物质痕迹的消逝与记忆载体的褪色共同指向存在的双重消解。副歌部分"如斯"的叠用并非简单的咏叹,而是对《论语》"逝者如斯夫"的当代重构,将儒家对时间本体的哲学凝视转化为现代人面对加速时代的迷茫眼神。抽屉里生锈的钥匙作为核心意象出现,既象征被遗忘的通道,也暗喻记忆的被动封存机制——那些以为随时可重启的往事,终将在锈蚀中成为打不开的谜题。歌词刻意模糊具体叙事,用"某年某月某个街角"的模糊指代,使私人经验获得普遍共鸣,所有细节最终都汇聚成对存在本质的叩问:当一切都在流逝中变形,我们究竟该以何种姿态面对必然的消逝?这种追问不是消极的哀叹,而是在承认有限性的前提下,对生命瞬时意义的重新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