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西》以西北小城为意象载体,通过具象的街景与抽象的情绪交织,构建出当代人精神漂泊的生存图景。歌词中反复出现的"火车站""旧城墙""干枯的河床"等意象,既是对荒凉地理的写实描摹,亦隐喻着现代人内心的荒原状态。电子合成器音色与民谣叙事语言的碰撞,形成传统与现代的张力,恰如歌词中"老茶馆里放着新唱片"的悖论式场景,暗示着文化根脉的断裂与重建。副歌部分"风沙迷了眼/却流不出泪"的意象群,精准捕捉到后工业时代的情感荒漠化特征,将地理意义上的干旱升华为精神层面的枯竭。歌词中"等一场永远不会来的雨"的等待母题,既承续了西北民歌的苍凉基因,又赋予其存在主义的哲学意味。通过地理空间的局部特写,作品最终完成对普遍生存困境的象征性表达:在传统价值崩塌的现代语境中,每个人都如同困守定西的游魂,在记忆的废墟与未来的迷雾之间,进行着永恒的徒劳守望。这种将地域性经验转化为人类共通精神困境的创作手法,使作品超越了具体地域的限制,获得更为广阔的阐释空间。